热门资源 更多>
  • 平板玻璃工厂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T 50559-2018
  • 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 CJJ/T 137-2019
  •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50293-2014
  •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35-2016
  •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LB/T 011-2011
  •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JGJ/T 163-2008
  •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附条文说明] GB/T 50298-2018
  •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GB/T 18508-2014
  •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GB/T 31088-2014
  •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 建标117-2009
7、居住环境7。0,1.本条明确了居住区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居住区用地的日照.气温,风等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地物等自然条件,用地周边的交通,设施等外部条件、以及地方习俗等文化条件,都将影响着居住区的建筑布局和环境塑造、因而,居住区应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将居住区内的住宅建筑.配套设施、道路 绿地景观等规划内容进行全面 系统地组织.安排,使其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7.0.2,本条明确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守的空间布局原则,公共空间是供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公用城市空间,一般包括庭院、街道,广场 公园等、作为居住区内塑造景观环境的重要内容,公共空间在美化居住环境 引导设施布局。组织公共交往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交流,因而,居住区应通过空间布局,合理组织建筑,道路 绿地等要素,塑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并形成公共空间系统,对于居住区内部的公共空间系统。应在空间要素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与城市级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形成由点、线、面等不同尺度和层次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对于居住区而言 其公共空间系统应与各级公共设施进行衔接 将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统筹安排,既方便居民使用公共设施、又增添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活力,1,建筑的适度围合可形成庭院空间、如L型和U型建筑两翼之间的围合区.应注意控制其空间尺度,如建筑的D H宽高比等,形成具有一定围合感 尺度宜人的居住庭院空间。避免产生天井式等负面空间效果。2 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宜人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有利于增添居住区活力。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居民交往 通过街道的线型空间、可沿街布置商业服务业、便民服务等居住区配套设施.并将重要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进行连接.在街道空间的塑造上。应优化临街界面.对临街建筑宽度.体量.贴线率等指标进行控制。优化铺地、树木.照明设计 形成界面连续,尺度宜人,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 3、各级居住区公园绿地应构成便于居民使用的小游园和小广场。作为居民集中开展各种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并宜动静分区设置.动区供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和文化活动。宜设置在居住区边缘地带或住宅楼栋的山墙侧边,静区供居民进行低强度。较安静的社交和休息活动,宜设置在居住区内靠近住宅楼栋的位置 并和动区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动静分区 各场地之间互不干扰 塑造和谐的交往空间,使居民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有安静的休闲环境,在空间塑造上.小游园和小广场宜通过建筑布局 绿化种植等进行空间限定,形成具有围合感、界面丰富,边界清晰连续的空间环境.4。景观小品是居住环境中的点睛之笔。通常体量较小,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对生活环境起点缀作用、居住区内的景观小品一般包括雕塑 大门,壁画、亭台.楼阁等建筑小品,座椅,邮箱 垃圾桶,健身游戏设施等生活设施小品.路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道路设施小品、景观小品设计应选择适宜的材料.并应综合考虑居住区的空间形态和尺度以及住宅建筑的风格和色彩 景观小品布局应综合考虑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和建筑布局,并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进行精心设计.体现人文关怀,7。0、3.本条明确了居住区建筑风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居住区内的建筑设计应形式多样、建筑布局应层次丰富。但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不单纯体现在颜色多和群体组合花样多等方面.应该强调的是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 强调与相邻居住区和周边建筑空间形态的协调与融合.盲目地求多样,求丰富。求变化,难免会产生杂乱无章 空间零碎的结果.因此,应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指引,对于建筑设计。应以地区及城市的全局视角来审视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 有效控制高度.体量,材质,色彩的使用 并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相协调 对于建筑布局、应结合用地特点 加强群体空间设计、延续城市肌理,呼应城市界面。形成整体有序,局部错落 层次丰富的空间形态.进而形成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空间和景观环境、7、0 4,本条明确了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建设要求。1、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营造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自然条件.宜保留和合理利用已有树木.绿地和水体 2,考虑到经济性和地域性原则.植物配置应选用适宜当地条件和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 以易存活,耐旱力强,寿命较长的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同时.考虑到保障居民的安全健康。应选择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粉污染,不易导致过敏的植物种类,不应选择对居民室外活动安全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植物、3、绿化应采用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并以乔木为主、群落多样性与特色树种相结合,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达到有效降低热岛强度的作用,注重落叶树与常绿树的结合和交互使用,满足夏季遮阳和冬季采光的需求、同时也使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4 居住区用地的绿化可有效改善居住环境,可结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可绿化的屋顶平台及建筑外墙进行绿化,居住区规划建设可结合气候条件采用垂直绿化,退台绿化,底层架空绿化等多种立体绿化形式,增加绿量,同时应加强地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富有层次的绿化体系,进而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用.降低热岛强度、5 居住区绿地内的步行道路 休闲休息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 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与居住区的无障碍系统相衔接。步行道经过车道以及与不同标高的步行道相连接时应设路缘坡道。坡道坡度不宜大于2,5,当大于2,5,时、变坡点应予以提示.并宜在坡度较大处设扶手.6.为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居住区可以合理利用绿地.设计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景观水体以及干塘.树池 植草沟等绿色雨水设施,对区内雨水进行有序汇集、入渗控制径流污染 起到调蓄减排的作用,7,0。5,本条明确了居住区硬质铺装应兼顾透水性要求、居住街坊内的道路应优先考虑道路交通的使用功能、在保证路面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等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路面宜满足透水功能要求,尽可能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场地透水面积。地面停车场也应尽可能满足透水要求,同时,公共绿地中的小广场等硬质铺装应通过设计满足透水要求 实现雨水下渗至土壤或通过疏水,导水设施导入土壤。减少建设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害,在透水铺装的具体做法上,可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城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形式、例如人行道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地面停车场可采用嵌草砖。公共绿地中的硬质铺装宜采用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铺装.公共绿地中的步行路可采用鹅卵石 碎石等透水铺装 7。0 6,本条明确了居住区规划建设应控制光污染的要求.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夜间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居民的夜间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居住区的环境品质,然而。户外照明设置不当,则可能会产生光污染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户外照明设计应满足不产生光污染的要求,居住街坊内夜间照明设计应从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需求出发 夜间照明宜采用泛光照明,合理运用暖光与冷光进行协调搭配、对照明设计进行艺术化提升、塑造自然,舒适,宁静的夜间照明环境,在住宅建筑出入口,附属道路。活动场地等居民活动频繁的公共区域进行重点照明设计,针对居住建筑的装饰性照明以及照明标识的亮度水平进行限制 避免产生光污染影响。另外,由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电池板等建筑设施设备的镜面反射材料引起的有害反射光也是光污染的一种形式,产生的眩光会让居民感到不适。因此。居住区的建筑设施设备设计 不应对居住建筑室内产生反射光污染、7,0.7,本条明确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采取措施降低不利因素对居住环境的影响。1,居住区的微气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居住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气候区 以及所在区域冬季.过渡季和夏季主导风向和典型风速。以及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使居住区的微气候满足防寒,保温的要求 有利于居民室外行走 活动的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不利主导风,应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削弱和阻挡其对于居住区的不利影响.通常可以通过树木绿化,山体土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等方法阻挡不利风的影响 对于过渡季和夏季主导风向.可通过合理设置区域或用地内的微风通廊、有效控制建筑形体和宽度、在适当位置采用过街楼或首层架空等技术措施引导或加强通风。使居住街坊内保持适宜的风速。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减少气流对区域微环境和建筑本身的不利影响,同时,高层住宅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应避免产生风洞效应.避免人行高度上产生,旋涡风。等不安全因素,2,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相关规定,通过居住区室外环境噪声控制.保证居民在室内外活动时的良好声环境.针对居住区主要噪声源 可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噪声对居住区室内外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优化建筑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优先遮挡或避开声级高的噪声源 设置绿化隔离带或噪声缓冲带、声屏障等隔声设施、此外,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消声和遮挡等技术措施降低居住区内部行年 居民活动和工作营业场所产生的噪声,3。在居住区规划中 对于餐饮店等容易产生气味和油烟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生活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容易产生异味的环卫设施.应进行合理布局。做好油烟排放设施或远离住宅建筑 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 同时,对于上述设施应尽量采用封闭式设计.7、0 8。本条鼓励既有居住区进行更新改造 既有居住区已出现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生活需求的情况。如步行系统不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硬质铺装未采用透水材料,绿地未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缺少机动车停车场所导致乱停车.绿地,人行道等公共空间被占用,绿地及人行步道缺少养护.市政管网老化 年久失修,居住环境退化等问题日渐突出.亟需综合改良、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各城市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既有居住区进行更新改造,提升环境品质,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