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041-2008
- 条文说明
- 1 总 则
- 3 基本规定
- 4 锅炉房的布置
- 4.1 位置的选择
- 4.2 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
- 4.3 锅炉间、辅助间和生活间的布置
- 4.4 工艺布置
- 5 燃煤系统
- 6 燃油系统
- 7 燃气系统
- 8 锅炉烟风系统
- 9 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
- 10 供热热水制备
- 11 监测和控制
- 12 化验和检修
- 13 锅炉房管道
- 14 保温和防腐蚀
- 15 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 16 环境保护
- 17 消 防
- 18 室外热力管道
-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CECS 141:2002
- 毛细管网辐射供暖供冷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ECS 433:2016
-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 GB XXXX-2015
- 组合式空调机组 GB/T 14294-2008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附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
-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77-2015
-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494-2009
-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CECS 143:2002
- 时间法集中空调分户计量装置 GB/T 29580-2013
4.4 工艺布置
4.4.1 本条是原规范第5.4.1条的修订条文。
本条文是对锅炉房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在锅炉房设计中应贯彻的原则。本条文所叙述的各种管线系包括输送汽、水、风、烟、油、气和灰渣等介质的管线,对这些管线应能合理、紧凑地予以布置。
4.4.2 本条是原规范第5.4.6条的修订条文。
锅炉露天、半露天布置或锅炉室内布置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大量事实的验证,对平均气温较高,常年雨水不多的地区,可以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至于露天或半露天布置锅炉房容量的划分,从气象条件来看,认为在建筑气候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5℃的日数在80d以上,雨水相对较少的地区,锅炉可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一般以单台锅炉容量在35t/h及以上为宜,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单台锅炉容量大于等于35t/h的锅炉房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较多。
当锅炉房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时,要求锅炉制造厂在锅炉产品制造时,应提供适合于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设施,如锅炉应设置防护顶盖,有顶盖的锅炉钢架应考虑承受顶盖的承载力和当地台风风力的影响,并要考虑负载对锅炉基础设计的影响。锅炉房的仪表、阀门等附件应有防雨、防冻、防风、防腐等措施,在锅炉房的工艺布置中,仪表控制室应置于锅炉间室内操作层便于观察操作的地方。
4.4.3 本条是原规范第5.4.7条的条文。
据调查,在非严寒地区锅炉房的风机、水箱、除氧及加热装置、除尘装置、蓄热器、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施和测量仪表,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较多,但一般都有较好的防护措施,且操作、检修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对设在居住区内的风机,因噪声大,为防止噪声对居民休息造成影响,故不应露天布置,一般采取密闭小室或安装隔声罩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4.4.4 本条是原规范第5.4.5条的修订条文。
锅炉制造厂一般仅提供单台锅炉的平台和扶梯,而锅炉房往往是由多台同型锅炉组成,有时需要将相邻锅炉的平台加以连接;同样,对锅炉房辅助设施、监测和控制装置、主要阀门等需要操作、维修的场所,亦应设置平台和扶梯。如有可能,对管道阀门的开启亦可设置传动装置引至楼(地)面进行远距离操作。
4.4.5 本条是原规范第5.4.2条的条文。
锅炉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规定不应小于2m,这是为便于操作人员能安全通过。但要注意对于双层布置的锅炉房和单台锅炉容量较大(一般为大于等于10t/h)的锅炉房,需要在锅炉上部设起吊装置者,其净空高度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在锅炉、省煤器及其他发热部位的上方,当不需操作和通行的地方,其净空高度可缩小为0.7m,这个高度已能使人低身通过。
4.4.6 本条是原规范第5.4.3条的修订条文。
根据规范总则的要求,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蒸汽锅炉的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75t/h;热水锅炉的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热功率为0.7~70MW,适用范围较广,所以需按不同类型的锅炉分档规定;这些数据系经大量调查后选取的,表4.4.6所列数据,都是最小值,采用时应以满足所选锅炉的操作、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准,设计者可根据锅炉房工艺特点,适当增加。当锅炉在操作、安装、检修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其通道净距应以能满足其实际需要为准。